“之前我一心一意干工作,加班加点也从不怕辛苦,这次受处理让我感到压力很大,吃饭走路都躲着人。春节前乡纪委的同志专门找我谈话,感谢组织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拉了我一把,让我卸下了‘思想包袱’,我一定振作起来,轻装上阵、安心工作。”近日,沾化区下河乡畜牧兽医站站长马晓建感激地说。
2021年9月,马晓建因环保问题监管不力被诫勉谈话,意志消沉,产生心理抵触情绪。下河乡纪委抓住春节这个关键节点及时进行回访,通过政策讲解、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,他逐渐转变态度,解开心结,全身心投入工作中。2022年2月,该乡在无疫区档案整理工作评比中位居全区前列。
这是沾化区纪委监委针对受处理人员开展常态化回访,让“有错”干部更“有为”的一个缩影。
“处分干部的目的不是处罚,而是教育挽救。对干部一处了之、‘一棒子打死’的做法,既是对干部不负责,也是对事业不负责。”沾化区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道, “暖心回访”是对受处分干部的一次再教育,通过推心置腹的思想交流,以纪教人,以理服人,以情感人,帮助他们释放压力,唤醒初心,重新振作,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挽救干部的效果。
沾化区纪委监委坚持惩前毖后、治病救人,在教育人、转化人、挽救人方面下足功夫,制定了《受处分人员回访教育工作办法》,根据受处分人员情况提出“三步走”回访工作机制。做好访前分析预判,对受处分人员近期思想认识、工作表现等情况“全面把脉”,拟定精准化、个性化的回访方案;做足访中疏导激励,通过以理服人、以纪教人、以情感人,对受处分人员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;做实访后评估反馈,将回访结果作为受处分人员恢复党员权利、监督管理、选拔启用的重要参考。
“感谢组织挽救了我,给了我一次重新归队的机会,我一定好好珍惜,努力工作,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组织放心,让大家满意。”一位因为失职渎职而受到党内严重警告、降低岗位等级处分干部表示。
“我们出台《办法》,就是通过及时、规范、扎实的回访,对‘跌倒’的同志拉一把,帮助他们走出低谷,重新‘站起来’。”沾化区纪委常委王梅介绍说,要站在受处分干部的角度仔细分析违纪原因,把纪律讲清楚,把政策说明白,把后果影响摆出来,让受处分人员感受到组织关怀,引导他们放下包袱、重塑形象,达到“回访一人、改变一人、教育一片”的效果。
干部受到处分后,所在单位党组织的作用也很重要。沾化区纪委监委要求所在单位党组织要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,及时掌握受处分干部的思想、学习、工作情况,给干部应有的关心关怀。2021年以来,沾化区对受处分党员干部开展回访教育40余人次,积极向组织推荐工作实绩突出的受处分干部6名。
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。常态化回访坚持因人施策、因案施教,对受处分干部及时‘拉一把’,解决思想上的‘疙瘩’,推动受处分干部从‘担责’到‘担当’转变、 从‘有错’到‘有为’ 转变,理解组织的严管厚爱,尽快‘站起来、跟上来’,努力营造风清气正、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。”沾化区纪委副书记、区监委副主任王千表示。